春秋末期,年轻的晋悼公因病去世,晋国此时依然是一座令各诸侯国畏惧的强国。然而,国内的宗族关系已经经历了几次重大的变革,加上内乱的持续冲击,使得王室在长时间内未能得人心,国人也因此人丁稀少,彻底失去了辅佐王室管理国家的能力。晋国境内逐渐出现了巨大的权力真空,贵族们趁机开始架空王室的权威。晋悼公的突然去世,无疑加剧了这一困境,使得原本动荡的局面愈加复杂。
这一时期正值春秋与战国的交替,世局混乱,兵权在手者自然而然便拥有了更多的发言权和掌控力。晋国的军队分为三师,而以六位卿大夫为首来管理这些军队。随着王室的日渐衰落,手握权力的六卿自然接管了晋国的朝政。这六位卿分别是智氏、赵氏、魏氏、韩氏、范氏和中行氏。然而,虽说晋国规模庞大,但将权力分割成这六块仍显得过于薄弱。范氏与中行氏曾联合齐国,试图彻底消灭其余四家,但最终被四家联军击败,惨遭淘汰。
展开剩余78%留存下来的四大家族中,智氏尤为强盛,民间更是把智氏与齐国的田氏并称。要知道,田氏后期以其强大的实力取代了齐国的姜氏,足见智氏在晋国的权力地位之稳固。此时,智氏的族长是智伯,智伯的父亲当年时,为了立智伯为继承人,遭到了族内智果的强烈反对。智果指出,尽管智伯的优点不少,比如长相英俊、身体健壮、策略高超,而且口才兼备,性格也刚毅不屈,但他依然有着显而易见的缺陷,最致命的一点便是缺乏仁德。他直接指出,智伯性格冷酷,虽有能力却没有仁爱之心。
智果认为,如果这样的人成为智家的主导,未来智家必将陷入灭顶之灾。然而,智伯的父亲对此不以为然,笑称智果小题大做,认为这些缺陷根本算不得问题。智果感到劝说无果,最终选择脱离智家,另立分支,改名为“辅”。本来以智伯稳扎稳打地发展智氏,最终蜕变为晋国的主宰是完全可能的,但智伯似乎对于稳重一词并不感冒。
有人曾提醒智伯,要注意防范韩魏两家,但智伯却淡然处之,认为只要不主动挑事,他们便无箭可发。智伯并不仅仅低估了韩、魏、赵这三家,更在于他心中根本没有他们的存在感。当然,智伯手中掌握的权力与兵力让他感到自信,无畏地向韩、魏、赵三家要地。
当韩康子得知智伯的举动,愤怒至极,恨不得立刻冲出。然而他的随从制止了他,劝说道,智伯兵力如此强大,若贸然出战定然无利,不如假意交好,以待时而动。韩康子听后,觉得有理,便献出了万户之邑作为示好。魏襄子得知后,反应相似,也是怒不可遏,结果也被劝阻,最终献上的也是万户之邑。
赵简子对此感到愤懑,捡起桌腿欲要冲出,但同样被手下拉住。赵简子在听取了手下的话后开始审慎思考,毕竟智家强大,凭借一己之力难以匹敌。经过仔细考虑,赵简子将决战之地选定在晋阳,这是赵氏一直以来经营的重要区域,以轻徭薄赋赢得了百姓的心。在人心、地利的选择中,赵简子力求将人心作为最终的护城河。
在持续的战争中,赵家与智、韩、魏联军在晋阳激战三年,而晋阳的百姓始终不离不弃,坚定地支持赵家。即使有了赵家这样的拄骨之人,韩魏也选择与智家联军,局势愈发严峻。智伯担忧的不是敌人的数量,而是采取的策略,最终决定通过挖掘河堤来水淹晋阳,这一招果然奏效,晋阳百姓被迫居于树上求生,而乡间的锅灶之上则是一片蛙鸣。
眼见胜利在望,智伯满心得意地带领韩、魏两国的领袖巡视即将沦陷的晋阳,满怀自信地赞叹河水如此威力巨大。韩康子与魏襄子对视一眼,他们心中都清楚智伯的自满将可能葬送大局,若他用同样的方法攻击自己国家,大梁与平阳也定然难以承受。智伯的无畏也意味着他不断扩展自己的目标,最终可能吞并整个晋国。
此时的韩魏两国要开始快速行动,若不趁机反击,智伯日后势必更强,难以应对。彼时,绝望的赵家也派人秘密出城,试图联合韩、魏抵抗智家。两国原本想摆架子,但赵家的使者一句“唇亡齿寒”,真是说到关键,三家迅速达成协议。
在一个无月的黑夜,赵家军队悄然出动,迅速袭击河堤,智氏守军完全未曾料到,结果被击溃,赵家军开始控制河堤。之后,他们掘开另外一侧的河堤,将洪水引入智氏军营,发起猛烈攻势。智氏军队正沉浸在即将胜利的喜悦中,突然遭到袭击,慌乱中根本不知如何应对。
当智家正准备反击时,魏、韩的军队却出现在两翼,他们的剑锋并非指向赵家,而是反向向着智家。最终,智伯被杀,智家的军队也在这场连环攻势中,灰飞烟灭。赵、韩、魏三家抱团合作,快速将智家消灭于战火之中,使智氏这个曾经声势浩大的家族自此退出了历史的舞台。脱离智家的智果在这场纷争中幸存下来,成为历史的见证者。
实际上,在韩魏反叛之前,智伯的谋士絺疵已曾多次建议智伯小心提防韩魏两家。智伯却对此不以为然,甚至将絺疵的担忧视作笑谈。翌日一早,絺疵亲自前来拜见智伯,直言问他是否将怀疑告知了韩魏。此时智伯面露惊异,询问他是如何得知的。絺疵仅仅指出韩康子与魏襄子在一处交谈却见他便停了声,看向他的目光中透露出几分异样的情绪。
面对如此险恶的环境,智伯却未予重视。对此感到无奈的絺疵请求派遣齐国使者,智伯原本认为这是无用之举,但因之前的事情令其心生愧疚,便勉强同意了。后来的事实证明,絺疵的决断是极为深远的,智伯的失败让他成为了一个毫无退路的牺牲品。而不久之后,韩魏赵三家很快便分割掉了智家,并向日渐式微的周天子请封,正式瓜分了晋国,虽然三家的爵位仍显著低于正式的公爵,却也在人事变换之际,重塑了历史的进程。
发布于:天津市世诚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